




我们在日常使用土建算量软件GTJ时经常遇到需要设置梁的次梁加筋和吊筋的情况,应该怎么布置呢?接下来就分情况给大家做详细的讲解。
场景一:若图纸中有标注吊筋和次梁加筋钢筋线及钢筋信息。
方法:使用【识别吊筋】功能识别吊筋和次梁加筋。
注:识别吊筋前需要主次梁都变成绿色才能识别吊筋和加筋。在梁的“建模”界面下,点击【识别梁】中的【识别吊筋】--【提取钢筋和标注】--【自动识别】即可。如图:
备注:重复识别时会覆盖上次识别的内容。
场景二:若需要整楼/整层/部分范围快速生成吊筋和次梁加筋。
方法:使用【生成吊筋】功能自动生成吊筋和次梁加筋(框架梁支持自动生成,基础梁/承台梁不支持自动生成)。框架梁自动生成梁吊筋/次梁加筋方法:在梁的“建模”界面点击【生成吊筋】功能--选择生成位置、设置钢筋信息和生成方式--若选择的生成方式为“选择楼层”,选择楼层后,再点击确定即可自动生成;若选择的生成方式为“选择图元”,那么点击确定需选择梁图元,鼠标右键才可生成。如图:
备注:其中次梁加筋的根数是两侧总共的数量。
场景三:若需要整楼只设置次梁加筋。
方法:在工程设置中设置次梁加筋。在工程设置--钢筋设置--计算设置--计算规则--选择连梁/非框架梁/非框架梁/基础主梁/承台梁/基础次梁对应位置--次梁两侧共增加箍筋数量中输入。如图:
备注:输入根数为两侧的总根数,若只输入根数形式,则钢筋信息会按照加密箍筋信息计算。
场景四:给单个梁/单个位置设置吊筋/次梁加筋或以上方法在部分位置没有设置成功,需手动添加时。
方法:在平法表格中手动输入吊筋/次梁加筋。框架梁/基础梁的次梁加筋和吊筋手动布置的方法一致。以梁为例:在梁的建模界面,点击【原位标注】或倒三角中的【平法表格】--选中梁,在平法表格【次梁宽度】、【次梁加筋】、【吊筋】里对应输入即可。次梁加筋和吊筋的输入格式可以点开输入框后的三个小点查看。如图:
备注:
1、输入吊筋信息前必须输入次梁宽度。
2、输入根数为两侧的总根数,若只输入根数形式,则钢筋信息会按照加密箍筋信息计算。
3、手动输入的吊筋和次梁加筋,不会在绘图界面显示,只能在【编辑钢筋】中查看。
以上就是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次梁加筋和吊筋的方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