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图标 当前位置: 启程教育 新闻资讯 从《政府工作报告》看2022年建筑行业环境

从《政府工作报告》看2022年建筑行业环境

 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发布了数天了,各类解读与分析相信大家也都看了很多。 结合过去一年的市场实际和“十四五”规划年中为各家企业做出的预测,整份报告读完,不得不说有喜有忧。 笔者今天从个人观点出发,以建筑业的视角对报告中的几个关键点来进行一下简要的分析。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几个值得我们关注的点,以及跟过去报告相比的核心变化: 今年预期发展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.5%; 去年大热门的房产税并没有被具体提及; 预算报告中有大量的篇章提及了“隐性债务”; 碳中和碳达峰的提法明显较之前更为温和; 首次提出了 “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”; 首提“留抵税退税”,全年规模预计为1.50万亿元。 

从《政府工作报告》看2022年建筑行业环境

  从这几点来看,整个报告表现出的基调是利好经济形势的,我们可以针对建筑行业做一个大致的分析,来看看这些变化的背后预示着怎样的可能性: 第一点,GDP2021年的两年平均增速是5.2%, 5.5%的增长目标除了稳定民生等目标之外,更是为了适配2035年的远期目标。不过从客观来看,这一增速是有较大压力的,为了进一步刺激经济,我们做一个相对大胆的预测, 很有可能会出现降息放贷的局面,企业资金获取的难度进一步降低。

  第二点,关于房产税情况与个人过去的预测实际上存在了一定的出入,因为房地产行业的风险信号远比想象的来得猛烈、伤害的范围也远比想象的广,大概率在地产行业危险信号解除之前,房产税不会进一步推开。 这一政策给了房地产企业一个平稳的发展恢复期, 同时对于之前推测的试点城市市场会有些许变化,但“后土地财政”时代,没有房产税,政府的债务如何解决?

  第三点,虽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没有提及“隐性债务”,但是预算报告中的篇章在提醒市场, 隐性债务依然是客观问题, 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负担依然严重,这一现象仍将延续,不过化解债务的手段可能较之前更为多样。

  第四点, 双碳政策在工作报告中被定调为了“有序推进”,基本意味着政策导向和节奏已经发生了变化, 即方向上明确、节奏上有序、立足多煤少油缺气的资源禀赋现状、各地区要服从中央、通盘谋划,避免搞“碳冲锋”以及一刀切、运动式减碳等偏离轨道的行为。可能预想中的新能源工程大爆发的时间将会一定程度延后,但同时“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”,也给产业链上的绿色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。

  第五点,虽然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是首次提及,但过去国内已经有一些行业类保障基金,个人认为, 拟设立的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应从整体角度出发,覆盖各类金融细分行业,还包括由地产、城投、债券违约等领域, 对于整个产业链前端增加了公共资源和行业资源的救助保障,整体而言对市场利好。

  第六点,留抵税的出现说明了,去年疫情之后虽然多数制造企业响应政府号召进行了复工复产,但在疫情和物价的双重影响之下,企业的销售并不顺畅,所以市场上企业业主的建设需求并不会较之前更为旺盛。 设置留抵税退税虽然本质上既不是免税也不是减税,但是能够在当期很好的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,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上来说,作为一项国地共享税,对于部分债务压力较大的地区,是否会影响偿债能力还不得而知。 从这几点变化我们大致可以看出,对于建筑行业而言,各项政策的影响有利有弊,大致可以总结为如下七点: (1)不出意外的情况下,22年建筑企业获取贷款的难度将会降低;

  (2)地产行业将逐步稳定,暴雷风险降低,地产客户的市场价值回升;

  (3)政府客户主导的业务,尤其是区县这一层级,仍会是以投资业务为主,但支付能力可能进一步下降;

  (4)新能源工程相对稳定,但是绿色建筑产业会有新的发展空间;

  (5)企业从事投资业务的风险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,外部金融风险降低;

  (6)企业业务的业务量恐不及预期;

  (7)税收对现金流的占用会有所下降。 从上述内容来看,政策环境在2022年是利弊交加的,所以整体来看可以针对建筑企业提出三条应对策略:         

  1. 稳定地产客户关系 相较于过去几年,地产行业面临的政策环境并没有如2021年预测的一样继续收紧,过去一年中全行业热议的房产税没有在报告中出现,可以说是传递出了需要解除地产行业风险的信号。再加之各类金融保障、逆周期调节政策的积极推出,2021年的地产行业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回稳。在这一过程中,传统地产业主对于建筑产业链上各单位的价值回升,可以重新考虑择优稳定客户关系。         

  2. 筹划全新供应体系 “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”这一变化给建筑行业的供应链提供了更多的选择,也会催生更多的材料供应类型和新型供应商。双碳目标的实现转为“有序推进”虽然一定程度上会放缓预想中的各类绿色建筑项目的推出,但仍旧是必须实现的战略目标,行业需要对此有提前的筹划和储备,不然很容易陷入到被动“碳冲锋”的窘境,结合政策环境,22年在供应链上发力有较大的政策利好。         

  3. 审慎对待投资业务 为何要说是审慎对待,其实是从预期环境和行业习惯两方面来看的。如果按照过去多数建筑企业从事投资业务的方式来看政策环境,22年仿佛投资业务的市场地位有了显著提升,银行贷款难度和授信额度大概率会有所改善、政府发包项目中投资业务份额有所提升、现金流的空间有所释放、公共资源对风险的保障有所升级,仿佛各个模块都十分美好。 但实际上每一条变化背后都隐藏着一定的陷阱, 首先就是传统企业做投资业务最容易出现的错误“短借长投”,多数情况下贷款并不是合适的投资来源,所以这类资金的获取难度降低并不直接利好投资业务。

  第二就是当前的运营业务形势,目前绝大多数投资业务都是PPP模式,以典型的公路投资业务为例,当前运营形式并不良好,华北地区统计车流量增速只有0.17%但路网加密的速度远胜于此,能否实现预期收益是一个巨大的疑问号,所以对风险和现金流的预估不能简单地用投前报告来估算。最后就是如果采用了其他投资后移交的业务模式,当前“隐性债务”压力下、甚至部分区县偿付能力欠缺的情况下,投资业务占比增长多的市场可能也是回款风险更大的市场。

  所以综合来看,对待投资业务的态度仍应是审慎的。 上述的分析都仅是个人阅读后的理解,预测难免会有失当之处,只望本文能够带动业界同仁对当下环境的一些探讨。 

收藏:
推荐广告图

首页 云课 问答 资料 动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

24小时服务热线:0312-7509805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17603126869 举报邮箱:3485231585@qq.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

Copyright © 河北启程之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所有权利 冀 ICP备19005134号-2